Search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莫頓(Robert Merton)昨天訪台,暢談他對於金融科技、美中貿易戰與虛...

  • Share this: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莫頓(Robert Merton)昨天訪台,暢談他對於金融科技、美中貿易戰與虛擬貨幣的看法。括號裡是我的評論。
他表示,金融科技將影響全世界金融的運作,針對台灣與先進各國積極發展金融科技,
> (台灣還在起步滑行中,還談不上積極發展)
他表示,金融創新最活躍的年代是一九七○年代,
>(這是上一次金融創新的年代。由於數位化,產生了衍生性產品的商機,衍生性產品的最大獲利者是金融產業的領導者,是一種百呎竿頭更進一步的創新。但是許多為避險而設計的產品,卻因為執行者的套利,產生了更大風險。如 CDO/CDS,是2008金融海嘯斯控的主因。最近這一波的金融創新就是由於2008金融海嘯所激發出來的)
當時金融創新改變美國金融體系,進而推廣到改變全球金融體系。
>(主要在於衍生性金融產品,2008年金融海嘯跟衍生性產品創造造的"可控"風險有極大的關係)
即使金融科技不是新的發明
>(上一波金融創新的倡議者成為傳統金融的一部分, 這樣看金融科技也很正常。未來二十年這一波的金融科技創新者也可能會以風險和監理來談論下一波金融創新的風險)
金融科技仍會影響全世界國家的運作,可幫助原本沒辦法得到金融服務的人,得到更多好處。
>(這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價值,創新者不可忘記,否則金融科技就會成為造成下一波金融海嘯的原因。莫頓不覺得金融科技是創新,可能是因為他把金融科技看成一種科技應用,而不是改變事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顛覆式創新重點不是像衍生性產品一樣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加法創新,而是以低價、簡單好體驗、降低門檻的減法創新來做主流市場領導者不願或不能做的低階服務。所以產業領導者常常不覺得他們是創新或是威脅。等到顛覆式創新者進步到能支持主流市場最低階的需求˙,就是顛覆的開始。這時主流企業終於認知競爭規則已被這些不起眼的創新者改變,它們才要轉型,就太晚了。這波金融科技創新可怕的地方,在於大型電商(阿里、Amazon,等的介入。挾其在線的經驗、對顧客的深層了解,求市站,不在呼獲利等特色,金融業除了靠監理單位保護,或和金融科技生態圈合作外,別無成功之路!)

但他也警示,金融科技將面臨四大挑戰:第一是創造信任,因為科技本身不受到信任,必須找到讓人們願意使用新科技的理由;
>(金融科技者要好好聆聽。不是你有好科技,使用者就會接受)
第二是信用風險,若新技術出問題由誰負責須釐清。
>這是創新設計應包含的一部份。 風險的管控應被設計入事業模式,用風險分散或保險的模式降低風險)
第三,創新一定帶來風險,莫頓說,在創新的同時,也要先打好基礎架構,兩者必須搭配起來,創新才有辦法存活。
>(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花了近四年來打好金融科技生態圈基礎架構的原因)

第四個挑戰則是主管機關與法規。莫頓指出,好的法規是信用的一部分,消費者使用時才會對新技術有信任感,若法規不良,即使有創新還是無法達到想要成果,好的主管機關才是金融科技的成功關鍵。」
>(對這一點我百分之一百同意! 好的主管機關才是金融科技的成功關鍵。金管會在這一波的金融創新上負了非常大的責任! 為防弊而不作為的機會風險遠大於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強化分級監理的執行風險!)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王可言是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的重要推手.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創辦人,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區塊鏈大聯盟應用推廣組召集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View all posts